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实验动物创新服务平台
资源文献

0971-8239424

HELP @ ACADEMY.CO.KR

资源文献
高原鼠兔种群恢复过程中的洞穴分布动态
作者:许华磊%刘伟%张瑞     单位:ZHANG Rui%XU Hualei%LIU Wei%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Qinghai Key Laboratory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Biological Resourc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高原鼠兔洞穴系统的恢复是其种群恢复的关键指标之一,洞穴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种群的动态.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青海省祁连县对2.79 hm~2高寒草甸内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洞穴密度和洞穴的相对位置进行跟踪观测.其中包括6个50 m*50 m的灭鼠堵洞处理、6个30 m*30 m的灭鼠处理和3个50 m*50 m的对照处理.分别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和平均拥挤度指数分析洞穴系统中有效洞、弃洞、粪坑和嬉戏坑的分布模式及洞系表现面积,并对各参数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恢复过程中(1)有效洞的空间格局由随机向离散分布转变,弃洞由随机向聚集分布转变,粪坑和嬉戏坑无明显变化趋势;有效洞和弃洞分布格局的恢复都朝向灭鼠前状态,但恢复的都不充分;(2)有效洞最近邻指数与其自身密度正相关;弃洞最近邻指数与其自身密度负相关;粪坑、嬉戏坑最近邻指数与其自身密度无显著相关性;其中,仅粪坑的分布最近邻指数与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3)有效洞与粪坑、嬉戏坑表现面积的变化情况较为一致,与弃洞呈互补态势;洞系表现面积的变异性远小于洞穴密度.结果说明:(1)高原鼠兔洞穴分布格局和洞穴密度的恢复具有滞后性;(2)有效洞、弃洞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洞穴密度的影响;(3)高原鼠兔种群的恢复过程中对洞系面积的需求优先于洞口数量.